首席连线|外资展望蛇年A股:刺激政策有望带来惊喜,外资将增配中国核心资产

首席连线|外资展望蛇年A股:刺激政策有望带来惊喜,外资将增配中国核心资产

搁浅 2025-02-05 新闻报 26 次浏览 0个评论

全球经济处于周期性调整之中,保护主义浪潮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不减。展望2025年,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2025年A股有哪些投资机遇?

近日,在作客澎湃新闻“轻舟必过万重山”——《首席连线》2025跨年市场展望节目时,多家外资机构人士表示,2025年,中国将步入政策和市场的调整期,尽管外部环境挑战仍存,但不排除刺激政策能够给2025年中国经济带来上行惊喜,推动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对A股市场表现谨慎乐观,预计海外资金将回流中国市场,增加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配置。

偏好风险资产

受访外资人士认为,2025年全球宏观环境将有利于风险资产。

“展望2025年,我认为关键问题仍在于全球主要经济体能否在各国央行的引领下,朝着经济温和增长且通胀可控的方向持续迈进。我们的基本情境是,预期随着各国央行实现通胀下降,经济能够实现避免衰退的‘软着陆’,大幅放宽货币政策预期将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重新加速,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风险资产的环境。”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 Hooper指出。

从全球经济来看,富达基金投资主管聂毅翔表示,富达对美国经济的基本预测从软着陆转为通胀回升,并预计美国将从以超常增长支撑全球经济转向着重国内发展的保护主义者。

贝莱德基金首席权益投资官神玉飞指出,2025年全球经济处于一个非典型的周期,人工智能崛起、地缘政治分化、能源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颠覆性趋势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及其长期轨迹,投资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

具体到配置来看,鉴于积极的宏观环境,Hooper倾向于偏好风险资产,但同时关注部分资产的高估值。股票方面,她看好周期股票及小盘股,看好美国以外的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股票;固收方面,她预计债券,尤其是长期债券仍能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机会,预期新兴市场债券也依然会有良好表现。大宗商品方面,基础金属因其对经济周期的敏感度而受到青睐;货币方面,随着美联储继续降息,美元应于年内开始走弱,这或将利好日元和英镑等货币。

聚焦拉动内需

聚焦中国经济,聂毅翔认为,尽管在地缘政治的博弈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会面临一定挑战,但中国经济的政策取向和发展模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经济走势主要还是受国内政策与内生动能影响。

聂毅翔进一步表示,中国正在探索一种稳健且更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更加聚焦国内消费和高端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特别是新兴产业正在稳步升级,资本支出和外部需求上升为整体增长提供了支持,消费出现回升,但具体发展路径仍有待观察。2024年底释放政策转向信号,预示了政府决心采取行动提振内需,措施涵盖稳定房地产行业、缓解地方政府债务、提振股市和消费者信心等方面。

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闪辉强调,2025年中国经济的驱动因素转为政策支持,“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房地产政策、产业政策等各方面政策叠加后,配合改革举措,超出市场预期,将有助于提振经济增长、信心和资本市场。”

闪辉还建议,未来的增量政策应聚焦拉动内需,更多关注进一步持续性地兜底社会保障,如提高农村基础养老金水平、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多孩家庭补贴标准等。此外,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可考虑进一步扩大补贴种类和规模。

“贸易壁垒将影响中国的出口。出口在过去两年对于中国经济都是正向拉动,如果2025年变为负向拉动,中国或需要通过拉动内需去平衡。技术上的隔离预计将持续,甚至会愈演愈烈,这使得我们的自主可控政策必须抓紧布局。特朗普交易可能会进入2.0,前期强势的美元和美债可能会有阶段性的调整,这将给国内的货币政策留出阶段性的空间。”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安昀指出。

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金融分析师徐然认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意味着今年将大幅降息,贷款利率并非越低越好,利率是国内资源分配的杠杆,还承担了很多跨周期的风险消化成本,央行可能会将关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作为2025年的新重点和看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依靠其他结构性政策的支持,而非单纯依赖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

Hooper表示,中国的政策行动体现了其促进增长的决心,这可能惠及整个亚洲地区。政策刺激措施可能会缓解压力,不排除刺激政策能够给2025年中国经济带来上行惊喜,推动经济增长超出预期。

“展望2025年,我们预期中国政府将继续提供财政政策支持,并或将实施更多针对性的财政措施。去年9月份公布的政策举措旨在恢复消费者信心,对释放消费潜能至关重要。我们预期,2025年中国国内需求或将复苏。”Hooper说。

对A股市场谨慎乐观

接受采访的外资机构普遍表示,尽管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A股市场的整体投资潜力依然保持强劲。

对于中国股市的前景,安昀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一系列政策和制度落实之后,A股市场初步展现出股东回报的特征。比如,2024全年A股分红及回购金额显著超过IPO、再融资及股东减持金额,A股净融资格局出现转向,良性循环已然初步形成。此外,中国市场的估值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吸引力,经济基本面有望延续温和复苏的走势,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权重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聂毅翔同样保持谨慎乐观。他表示,政策方面,从去年一系列刺激措施的出台和12月两项重要会议对经济的布局及政策取向,凸显了政策制定者对于支持经济增长的决心,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从基本面的角度,预计伴随经济企稳,公司盈利有望复苏,2025年中国经济将从筑底阶段开始步入上升通道,但仍需要更多时间来验证。

“同时,A股估值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对比都处于较具吸引力的水平,加上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中仍然显著低配,以及与全球其它资产的低相关性,预计2025年海外资金将回流中国市场,增加对中国核心资产的配置。”聂毅翔进一步说。

谈及国际投资者期待看到的中国市场变化,安昀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长期回报前景,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展现出中长期的竞争力;二是短期应对通缩的决心,如何在复杂环境下有效拉动内需;三是期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对于经济中长期增长的信心。

关注政策主线

回顾2024年,A股市场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展望2025年,接受采访的外资机构看好A股哪些领域的投资机会?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多位受访人士均强调要关注政策主线。

聂毅翔表示,较为关注受到政策扶持的科技、高端制造、消费和医疗保健等行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和内需两大方向。

“中国的科技和先进制造业在全球具有领先竞争力,例如新能源产业链、AI、机器人等领域,陆续取得了重大突破。另外,在人均GDP长期向上的趋势下,消费需求将有显著提升空间。”聂毅翔说。

神玉飞认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重点布置了“大力提振消费”和“人工智能+”两项首要工作任务,这可能是2025年的两个政策主线,后续政策跟进值得关注。人工智能目前是全球科技竞争争夺制高点,堪比“互联网加”的科技创新,对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都可能产业颠覆性的赋能。如果后续政策跟进有力,不排除培育出新的产业周期,进而推动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安昀同样认为,要关注科技创新类的机会,“尽管从短期来看,我们需要有效拉动内需,但从中长期来看的话,我们还是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从原来的投资或者房地产驱动转向科技驱动,再加上当前全球的科技创新背景。”

具体到人工智能产业链,2024年公募基金冠军、摩根士丹利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监、大摩数字经济混合基金经理雷志勇建议,重点关注云端的服务器、光模块、PCB,智能终端的苹果链、眼镜以及配套数据中心,散热和液冷等。

此外,摩根士丹利认为,长期利好政策及周期触底将支持金融股在2025年跑赢大盘,预计中国主要银行的利润将保持稳定,股息率约为6%~7%。其中,大型国有银行是安全的投资选择。徐然表示,优先投资高收益银行,经济企稳后中小银行投资价值提升,上半年经济筑底,高股息银行股是好选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首席连线|外资展望蛇年A股:刺激政策有望带来惊喜,外资将增配中国核心资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