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棉线缠绕的旧时光

夜读丨棉线缠绕的旧时光

狗子你變了 2025-02-13 行业报 14 次浏览 0个评论

周末难得有闲整理储物间,正翻着,手机提示羽绒服发货了。这时,角落老樟木箱锈扣松开,一件碎花棉袄带着陈旧樟脑味,滑进我怀里。摸到后襟那道浅牙印,想起七岁流感发烧,烧得迷糊咬出了印子,我裹着这袄躺了半月,母亲守在床边,用艾草煎水一遍遍擦我额头。窗外雪粒子敲打玻璃,恍惚间,我好似听到儿时停电蜡烛燃烧蜡油掉落的噗噗声。

那年冬天,冷得出奇。教室玻璃漏风,后排男生挤作一团取暖,你推我搡。前排女生对着窗户呵气,冰花被吹得七零八落。我搓着冻红的手,不经意间瞥见窗外蓝棉袄的人影在招手,是母亲。她缩着脖子站在榆树下,双手紧揣胸前,像捧着宝贝。她解开细绳捆扎的粗布包袱,腾腾白气蒙住我的眼镜片,说:“小,快穿上,我塞了个暖水瓶给你暖着呢。”

父亲是石油工人。这袄是用父亲的工装改的,前襟留着原油痕迹,内里衬着母亲陪嫁红绸,针脚细密。

隔壁桌小胖笑话我穿得像土包子,像个麻袋。我没搭理他。第四节课,寒风灌进教室,穿透他的名牌羽绒服,他冷得直哆嗦,偷偷把板凳往我这边挪了半寸。那时我不懂什么是温暖,只记得午后阳光斜照进教室,棉袄里的棉花像晒过的云朵,软乎乎的,裹住了我十几岁被三角函数和化学方程式填满的时光。

高考前夕,家里热闹如集市,七大姑八大姨涌进堂屋。大姑婆抖开红底金线夹袄,血珀纽扣在灯光下闪烁,说:“薏米筛了三簸箕,挑出九十九粒,保你考试顺顺当当。”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茶几的果盘上,我想起母亲偷偷塞在我书页里的桂圆干,说是能补脑子。小姨弹了下我脑门:“小子,记住,衣摆绣的鲤鱼须,须尖朝西北,去了北京城别迷路。”

半夜一点,我还在补笔记,棉絮沙沙声和心跳声混在一起,格外清晰。不知是衬里薏米滚动,还是姑姑缝进去的龙眼核起作用,我有些犯困。天快亮时,我发现袄子下摆缝了暗袋,摸出十二颗染红的葵花籽,我笑了,母亲一直知道我爱吃。

工作后,第一次拿到年终奖,我激动地冲进商场。看着标价四位数的加拿大鹅,拨通视频给母亲看。她在屏幕那头笑得满脸褶子:“这羽绒能比棉花暖和?我看未必。”除夕我寄回家的波司登,被她悄悄塞进柜子底。视频里,她摸着旧棉袄的靛蓝补丁说:“还是老棉花实在,越旧越贴身。”

转眼我也有孩子了。在医院产房外,护士把女儿抱出来,我才发现母亲把当年红绸里袄拆洗重缝改成了襁褓。孩子裹上的那一刻,棉布上的艾草香和消毒水味混在一起,让人安心。监护仪滴答响着,我仿佛看见母亲坐在产房外长椅上,拿着老顶针把棉线搓成三股,说这样的线缝衣服才经得住孩子折腾。

去年夏天,我带女儿回老家避暑。她在阁楼翻出我儿时灯芯绒袄,拖着长袖子扮京剧青衣,小皮鞋踩得灰尘飞扬,三十年的棉絮飘起来,落在她鼻尖,逗得她打了个喷嚏。傍晚,她攥着断线的芭比裙,非要我帮忙缝到袄襟上。现在,小丫头穿着“彩虹战袍”追猫,袖口露出奶奶留下的三寸老布,下面藏着母亲在我生病住院时熬夜缝进衣领的平安符。

城市送暖前一晚,物业通知暖气检修。我打开床前柜,拿出蓝布袋,里面是用奶奶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棉袄拆成的二十六块碎布拼成的杯垫。智能温控屏显示十五分钟后室温达24℃,可我搓着粗布,却摸到比这更热乎的东西。

书桌上石墨烯暖手宝无声散热,抽屉深处有团褪色红线球。这是母亲叮嘱我别扔的。去年她让妹妹网购新疆长绒棉,絮了两件亲子款寄来。女儿那件下摆故意留了口,在视频里举着彩纸嚷着要妈妈缝星星进去。我有点发呆,仿佛看见母亲坐在一旁拆父亲的旧毛衣,沙沙作响。

网购软件弹出羽绒服即将配送的提醒,我刚把女儿的涂鸦用相框装裱好,摆在显眼位置。看着一旁祖传的袄子残片,虽不完整,却满是回忆。纳米科技布料整齐好看,可老旧棉花在岁月里变成各种模样,像不同年代的印记。

也许真正的温暖,就像这些带毛边的旧棉花,要靠几代人的手慢慢磨,才能磨出团圆的形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本文标题:《夜读丨棉线缠绕的旧时光》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